在当前国家电网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、推动数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,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。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新能源的广泛接入,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、精准的运维需求。远程智能巡视系统通过集成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,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实时监测、预警和自动巡检,有效缓解了运维压力,提升了运维效率与精准度。
同时,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的应用对于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、推动数智化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。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,增强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为能源安全和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。此外,它还有助于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,促进电网的优化发展。更重要的是,远程智能巡视系统的成功应用将引领电力行业向更加智能化、数字化的方向发展,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与进步。
01
变电站远程巡视系统的技术和架构
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技术及其架构是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,它们共同构成了高效、精准、实时的变电站运维体系。
在技术层面,多维感知技术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,通过高清摄像头、无人机、机器人等感知终端,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外观、运行环境等多方面的实时监测。这些感知数据随后被智能分析算法深度处理,利用图像识别、语音识别、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,自动识别设备异常、预测潜在故障,并生成详细的运维报告和预警信息。
同时,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应用,确保了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实时反馈,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,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能。此外,部分先进系统还引入了数字孪生技术,通过构建变电站的数字模型,实现了对设备状态的虚拟仿真和预测分析,为运维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、深入的支持。
在架构层面,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采用分层设计,主要包括感知层、网络层、平台层和应用层。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,通过各类感知终端获取变电站的实时信息;网络层则负责数据的传输,确保数据能够安全、快速地到达处理中心;平台层是系统的核心,集成了云计算平台、边缘计算节点和数据分析引擎等关键组件,实现对数据的深度处理和分析;应用层则面向用户,提供直观、便捷的运维管理工具和界面,使用户能够轻松查看设备状态、接收预警信息并执行巡检任务。这种分层架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,还使得各层之间能够高效协同工作,共同保障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02
变电站远程巡视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
变电站远程巡视系统在迈向智能化道路时,算法实用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。首先,算法需要克服变电站环境的复杂性和设备的多样性,确保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准确、实时地识别设备状态和潜在故障。这要求算法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准确性,能够应对电磁干扰、光照变化等不利因素,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定制化优化。然而,算法的这一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挑战,因为变电站的运维数据获取和标注困难,加之计算资源的限制,使得算法的优化和迭代变得尤为复杂。
其次,为了推动算法实用化,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。定制化开发是关键,通过深入了解变电站的具体需求和特点,设计并优化适合该场景的算法模型。同时,多源数据融合也是提升算法性能的有效途径,通过整合来自不同感知终端的数据,实现更全面的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。
此外,建立算法持续学习和优化的机制同样重要,通过不断收集和分析新数据,对算法进行迭代升级,以适应变电站环境的不断变化。最后,标准化与规范化也是推动算法实用化的重要手段,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,提高算法的可比性和可移植性,促进算法在变电站远程巡视系统中的广泛应用。
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部署在变电站站端,主要由巡视主机、智能分析主机、轮式机器人、挂轨
机器人、摄像机、无人机及声纹监测装置等组成。
巡视主机下发控制、巡视任务等指令,由机器人、摄像机和无人机开展室内外设备联合巡视作业,并将巡视数据、采集文件等上送到巡视主机;
巡视主机与
智能分析主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,形成巡视结果和巡视报告。
巡视系统具备获取与巡视相关
的状态监测数据与动力环境数据、与主辅设备监控系统智能联动等功能。
巡视主机具备双网口和设置
独立网段,信息安全应符合GB/T 36572的要求。